系統公告
【有. 設計 uDesign 貼心提醒】
親愛的會員,為保障您的權益,帳戶使用安全,請記得定期更新會員密碼。
閱設計
洄廊:在流動中成為串聯不同藝術領域空間的廊道
2021/10/15 by 臺東縣政府
走在台東市區四維路與泰安街一帶,靜謐的住宅群中,在轉角處有一棟的兩層樓灰色小屋,推開木門只見和煦的陽光灑落在小巧別緻的木地板空間。這裡是「洄廊The Corridor」,台東發展表演性藝術交流與身心探索的實驗基地。


空曠的空間承接著每位參與者,與創作者交流、與自己的內心交流。近距離的互動展演,打破了表演者與觀眾的界線,在奔跑走跳中一起完成創作;在茶席之間,品茶、聞茶、舞茶;在觀賞作品中偶然的參與了一段即興。小小的空間,有人說像是舞蹈教室,或許更像是個有著流水的湖泊承接來自各界的想像。





「洄廊The Corridor」目前是由林奕其、洪瑋翎、林怡萱(葛利)三位愛上台東的女孩共同經營,問起怎麼會想要成立洄廊這樣的藝文空間,奕其笑說:「說是我們想要經營這樣的空間,其實更像是洄廊帶著我們互相陪伴,形成每個階段它的樣子。」

從排練場到半開放空間,讓能量在這裡交會
洄廊這空間其實在之前叫醒醒工作室,比較是偏向教室經營跟瑜珈老師、街舞老師三人共同經營,隨著兩個夥伴離開台東,奕其便繼續承接這個工作室空間。2017年奕其回到了荷蘭找大學時期的老師Pien Vrijhof(劇場表演心理分析師,荷蘭,1954)合作,學習以人與空間的互動關係作為出發點之即興創作表演方法。也在那個時候與現在的夥伴瑋翎有了第一次的合作。一起在荷蘭工作了兩個月,要回台灣前奕其邀請瑋翎一起來到台東這個藝術空間,持續練習所學到的LIVE WORKS表演方法,回來後可以繼續表演、練習、推廣。於是2018年兩人回台灣後就一起把空間轉型改名叫洄廊,往純藝術創作跟展演推廣的方向經營。





為什麼叫洄廊呢?
洄廊在是在古代宮廷的走廊空間,是串聯不同房間的廊道。這個角色,想要串聯不同的領域,本地國內跟國際;不同的藝術領域的結合。用水部的洄,想像這裡是一個有水在流動的場域,可以用不同的暈染 讓能量在這裡交匯。

一開始的轉型,其實並不是這麼目標導向的設定營運方針、年度目標。而是根據我們的狀態在經營這裡,一開始我們其實只是想要自己排練。」隨著練習、創作的能量累積,奕其與瑋翎覺得可以將自己在做的事,有某種程度的分享與推廣,於是排練場域慢慢的空間就開始對外,進行展覽演出、教育推廣。回想起2018年九月洄廊的開幕,奕其笑著述說當時的感動。「那場活動一開始是由我和瑋玲跟幾位表演者與場地內的物件做即興的互動,隨著活動的推演,那個畫面是所有參加活動的人都被牽引進來一起用物件即興,有人玩音樂、有人剖西瓜。當下深刻地感受到這個元素一直是我們想要的追求的,讓一般人都可以體驗到即興跟表演的樂趣,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當下時刻的自由跟真實。





除了在室內的展演活動之外,洄廊在2020年更參與了台東藝穗節,帶領觀眾在鸞山的森林裡、海邊秘境,在大自然中一起即興。讓觀眾不只是觀眾,更邀請觀眾成為表演者,一起深刻的體驗即興的樂趣,體驗聆聽自己身體的美好。 「因為即興,每一個活動,現場的凝聚力是很有魅力的」鼓勵每一位來到洄廊的創作者與觀眾有活動、互動,讓現場表演的凝聚力產生不同的維度,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件發生。





在熱情的事物中認真的玩樂工作;在好奇心中不斷的發掘自己
「這個空間對我來說,是來到台東生活磨合後浮現的禮物。有人跟我說『缺乏什麼就自己創造』在台東相對都市沒有這麼多藝文事件發生,但在這裡可以嘗試、實驗、有時間跟空間讓每一位創作者獲得珍貴的場域能量。」

洄廊這個空間對於奕其與瑋翎就像是個可以信賴的陪伴,在現實與理想之間、保有能量去實踐,成為藝術創作與社會社群的連結。在熱情的事物中認真的玩樂、認真的工作;在好奇心中不斷的發掘自己。讓每一位來到這個空間的人,都能在現場互動中找回最真實自然的自己。

「我覺得我們共同想要守護跟持續分享的是一種,每一個人都與生俱來的活力與創造性, 那是藝術的泉源。在對生命的好奇跟興致中,他自然會長出許多可能;這樣的能量跟狀態,引導每一位來到這裡的人去體驗和感受。這是我跟夥伴之間還有洄廊我們想要共同經營的。」




文章來源/ ECHO TAITUNG臺東聚落回聲
文/圖 臺東縣政府

登入
如果您已是udn.com / udnfunlife.com會員,請輸入E-mail與密碼
E-mail / 手機號碼
密碼
驗證碼
為確保帳戶安全請重新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