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
【有. 設計 uDesign 貼心提醒】
親愛的會員,為保障您的權益,帳戶使用安全,請記得定期更新會員密碼。
閱設計
像飛魚躍浪,像島民活在海上—臺東新一代造舟與海洋教育
2020/07/08 by 有.設計 uDesign
臺東一半的生活是海洋。海是一代代的故事與傳承。六月中一個臺東豔陽烘烤的無風早晨,我幸運地划著船看見一群「海子」們的成年禮;從遠方來伴走領航的蘭嶼四人拼板舟像風飄拂在海上,尋找順流而行;孩子們手作的格陵蘭舟聚集如魚群,朝十公里外的終點飛躍,跳浪般前進——





「孩子,你們就像飛魚一樣!」在長濱國中海洋成年禮的會後分享,載著四人拼板舟來陪划的蘭嶼達悟族人阿愷,這樣描述他看到的臺東孩子。這四十位學生當然不是第一群用自己的力量造舟,在臺東出海航行的人。比蒸汽機發明、比歐洲人地理大發現更早更早的時代,例如日本人類學家海部陽介就推測,三萬至四萬年前的臺灣東海岸,原住民族就可能已經用草船、竹筏、獨木舟這樣的原始船舶,進行長航壯遊。

2019年,日本團隊與臺東史前博物館、阿美族人共造的修長獨木舟,藉由古代航海術划行48小時,從臺東一路抵達了120公里外的與那國島。馬蘭部落的阿美族人也與索羅門船匠共造傳統帆船,在臺東三和海灘試航——儘管臺灣還有許多海域未開放日常航海活動,「向海致敬」概念也初初萌芽,但已有許多臺東海邊的人們,用自己的身體與心力,結合新技術與創意,重現遠古島民的造舟航海夢。





原來方舟是無數艘小船造成——大沐造舟在臺東

在各地教導團體造舟已有十年的溫志榮(大沐)老師,是臺灣第一位透徹研究六千年前格陵蘭舟結構、將其轉化成能讓孩子們學習的手作課程的教師。他的第一艘船是在陽明山上營地,經歷兩年嘗試與實踐,慢慢製成的。「連我女兒都說:『爸爸,你要不要去做一些活著能完成的事?』」後來他不僅完成了這艘船,也和九歲女兒一起划完12公里的臺南運河挑戰賽,並開始了每年帶領一批批學校、團體孩子們共同造舟的營隊生活。

大沐老師與臺東造舟課的淵源,始於臺南運河賽隔年(2013),臺東「孩子的書屋」到營地學習、培養種子教師,並將獨木舟體驗逐步融入書屋課程;他也曾在臺東均一實驗中學和長濱國中教導造舟。「均一中學學生的團隊凝聚力、獨立學習的意識都很強;像長濱、書屋等台東的孩子們比較可惜,在手作的過程裡有點缺少自信,會需要更多鼓勵和陪伴,來完成他們的創作。」

第一屆均一實驗中學的學生「波斯菊」,2015年參與生命(自然)探索與造舟課程,至今手機裡還存著當時拍的照片。聊到那兩學期的經歷,就充滿興奮神采,彷彿一回想,身心就又航向湧動的海面,潛入造舟的風雨教室。「上學期我們每週五造舟,從量裁木料、組裝骨架到蒙皮都由我們動手完成;下學期造舟之外,重點還在於到活水湖、美麗灣海灘練習划船;有兩個月大沐老師較常來,我們就把週五生命探索課加上週末時間都來做,補上平日未完成的進度······有一次船首部件做了整個上午,結果同伴誤會了老師指令,把它拆掉重做,大家差點發瘋!」她好氣又好笑地回想起這些趣事。

完成後的船身由同學們彩繪,有人畫部落傳統圖騰、象徵物;她則是畫上一片星空。講到課程結業的挑戰:從富岡漁港划到金樽海灘,頂著臺東的逆風,感覺幾乎划不動那樣艱難地完航時,她吐著舌頭笑了笑。不用確認也知道,那是她學習歷程中,最難忘的回憶之一。





長濱國中兩屆造舟學生,大概跟她有類似感受。以十天時間造完舟,隔一週的「海洋成年禮」十公里挑戰,去年有的船划起來歪歪扭扭,學生划到鬥嘴賭氣;今年雖然仍有學生熱暈上了戒護船,但大多數船隻都齊心航行,划得飛快。在海上划著同一班、甚至自己手作的船時,他們有在海面反光裡,偶爾想到自己造舟過程的投入和揮灑嗎? 今年有一組造出的舟,模仿波斯古戰船,船首底部延伸超過頂部,讓大沐老師驚奇:「這是教造舟十年來,臺灣學生第一艘這樣製造的船。」那是超越孩子出身背景、地理資源差異,迸發出的活力與創意。我猜想那也是為什麼,老師受訪時比起造舟,更強調教育:「很多孩子一輩子可能就跟我造這麼一艘船。重點不是教會他造船造得多好,而是他們從手作中,學習如何克服困難,獲得成就感。」

他在講述造舟的新書中這樣說:原來上帝要我造的方舟,是無數艘小船串成的。那是他透過工具與船\槳實踐著的教育夢,而今每年與臺東相連;長濱成為他聊天時不只一次說到,教起造舟來自在、快樂的環境。能營造出這樣的環境,有賴長濱地利,也應歸功於校內外努力不懈的推手們。





遠古手藝x科技實踐:長濱國中的「海子」們

這位主任有時曬得黝黑,運動衫、短褲與微濕的髮梢,說明著他剛從海裡上來。綽號「無尾熊」的吳偉競,是長濱國中「自造教育與科技中心(下稱科技中心)」主任,在學校企劃、實施親海教育多年;划獨木舟長航的「長濱海洋成年禮」已實踐了五年,而他從去年開始邀請大沐老師來教導造舟,將孩子們藉由海洋來體驗學習的過程,又往前端推了一步。

手作六千年前的格陵蘭舟,如何融入學校「科技」課程、甚至拓展面向?是偉競主任和學校老師們不斷面對的課題,他為此找出兩者相通的核心:「從造舟過程中,可以學習到『科技素養』:如何動手做,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造舟中學習結構與工法概念;透過製作和試航遙控帆船,可以學習觀察風浪潮汐和航海知識;新近引入的水下無人機則延伸成讓學生用水管和馬達製造「水下機器人」,來觀測海底情況、甚至加裝手臂來撿拾水中事物的種種課程······

工藝搭配科技,衍生出讓孩子們實踐新點子同時親近海洋的一套「海洋自造教育」。從軟性的文藝面向,也有學校老師帶孩子們寫關於海的詩,用雷雕機刻成鏤空的作品。親海的同時也看到海灘上的廢棄物,每次划完船就淨灘——海洋課程因而和科技、文學、環境議題等,一一相連。這樣串連,老師們一看這個技術以前沒學、沒教過怎麼辦?「自己趕快去學啊!」偉競主任笑說。

因此長濱國中,猶如臺東某些親海聚落,成為師生共學、古今概念交織的海洋教育系統,活力充沛的實驗場。這是許多人共同的努力:校長親身勉勵、共同出航;學務主任和教師們全力支援乃至下水同划;討海的家長們從疑慮到開船戒護;乃至於海巡安檢所熟識這些親海活動,僅觀察船隻在港邊海灘上下岸而不多干涉阻擾——長濱這個幽靜的海濱聚落,官學民各方人等繫成港邊的小小內灣,恆常寧靜而溫柔地容納著這些新一代的「海子」們。

今年的海洋成年禮,因而是各種技藝與概念潮流的匯聚:波斯古戰船、格陵蘭船型、現代平台舟、格陵蘭與阿留申船槳、蘭嶼拼板舟、臺灣漁船和現代遙控帆船······臺東長濱的內灣,如容納海水般容納這一切。海與自造的教育,在這片海岸正不斷遠颺。





文/圖 臺東縣政府

文章出處/ ECHO TAITUNG臺東聚落回聲

登入
如果您已是udn.com / udnfunlife.com會員,請輸入E-mail與密碼
E-mail / 手機號碼
密碼
驗證碼
為確保帳戶安全請重新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