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精品|寒食帖絲巾
將名家 北宋 蘇東坡書黃州寒食詩 全文化作絲巾圖樣,蠶絲材質,柔軟細緻,更能展現您不凡的品味與故宮特色。
蘇軾(1036─1101),四川眉山人,於元豐二年乙末被貶至黃州,築室於東坡,東坡之號即始於此。於1082年作黃州寒食帖。詩是東坡自己明顯有悲憤感情的文詞,字裡行間也就隨著文詞不同的情緒波動,有所節奏變化。從點化成字,字連成行,行連成篇。也就展示著文辭表達內在的情緒。
釋文: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子(點去)。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雨(點去)。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帋。君門深九重。墳墓在万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右黃州寒食二首。







北宋蘇東坡書黃州寒食詩 卷
文物朝代:宋
文物尺寸:34.2 x 199.5cm
文物形式:卷, 紙本
文物描述:蘇軾(1037—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兼善詩文、繪畫、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北宋四大書家。元豐二年(1079)蘇軾謫居黃州(湖北黃岡),第三年四月寒食日,有感於季節更替,生活困乏和仕途挫折,作〈寒食雨二首〉,其後書成此卷。蘇軾詩中波瀾起伏的情緒已然轉化成筆下縱橫流轉的墨瀋,攲側錯落、跌宕生姿。此卷由宋至今,流傳九百餘年,後人譽為蘇軾存世最好的書蹟。黃庭堅(1045-1105)於1100年陰曆九月前為此卷作跋,黃庭堅作跋,字形體之大,超過東坡本文寒食詩,雖自謙無佛處稱尊,然實百代爭勝,雙美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