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
【有. 設計 uDesign 貼心提醒】
親愛的會員,為保障您的權益,帳戶使用安全,請記得定期更新會員密碼。
閱設計
未來願景 無以替之
2017/07/19 by DFUN
產品設計師曾熙凱,工作室位於圓山CIT台北創新中心,共同辦公空間內濟濟一堂,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們,一個個相當有默契地在走廊上錯身而過,每一張工作桌上都孕育著不同的抱負及理想。對於台灣本地文化及生活模式皆有著極大的熱情,這位近年於設計圈中相當活躍的曾熙凱曾與合夥人以吹製玻璃燈具《波光》在2013年米蘭家具展拿下「衛星沙龍獎」(Salone Satellite Award)第三名和最大獎「設計報告獎」(Design Report Award),更是倫敦設計節台灣館策展人,因為喜歡設計而跨出設計,成了一位難以被定義更難以被取代的設計師兼策展人。



美感的落差與平衡
前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產品設計學系進修深造的曾熙凱表示,在台設計師所受的訓練多是國外的美學系統,而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喜好風格,以南美洲為例,其視覺效果及豐富性比起日本或歐洲又更加強烈,但對於台灣的國民來說這樣的美學是空降而來,因此與設計師們會有想法及美感上的落差。  

身為設計師的曾熙凱明白這樣的差異,所以他選擇傾聽,並去尋找更加貼近常民生活的線索, 2017 年台灣文博會(Creative Expo Taiwan)中的台灣生活雜貨展,曾熙凱與其他設計師一起進到小北百貨挑選台灣常民生活中的物件,「如果我們跟民眾的認知有那麼大的距離,那麼我們就應該去尋找最貼近民眾生活的場域,而我認為小北百貨才是形塑民眾生活美感的地方,而非高級的家具店。」曾熙凱這麼說。

我們可以察覺到,設計人多有著豐沛情感,有時候想的跟設計並不完全相關,曾熙凱並非試著於民眾常去的生活雜貨商店挑選具設計感的物件,而是找出帶有 當地記憶的獨特商品,能夠作為台灣伴手禮讓旅人帶回各自國家,就像是將這塊土地的一部分文化及精神帶走一般,令人每見一次就能想到這座美麗島嶼上的生活片段





被內化的在地氣質
台灣在產業轉型與優化之期,社會跟產業的氣氛反倒成了這之中的阻力,主要是因為觀念的轉換及對於產業的熱情不足,曾熙凱說:「如果講一句有點肉麻的話,就是我認為有些人對於他們的產業沒有愛。」對於信念堅定的曾熙凱來說,每一項設計背後皆有著非常強烈的目的性,清楚要用什麼樣的手法,期望最後 達成什麼樣的目標。產業轉型的過程中,不可取代性是相當重要的,若是忽略了這項關鍵,那麼競爭力就將有躊躇不前的情形。「將具有台灣特色或故事的產品推展到國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僅是把符號式的產品推廣出去,好像又太淺。這方面我們仍在嘗試及學習,除了品牌的形象很重要之外,接續的推廣行銷更是不可輕忽。」曾熙凱說。

想將本地產品更甚是生活模式推展至國際時,或許最重要的是一種氣韻,即便不以醒目的符號包裝,但仍能讓設計者除外的人一眼看出作品的歸屬,如此就是做到真正地注入文化氣息了,這樣的成功案例,尤其日本發展得十分成熟。經由內化和整理,曾熙凱希望將台灣獨特的生活方式融入品牌,融合、重整以及定義,將從前的傳統及現在的文化種種元素留下,但以更加精緻的面貌且蘊含著在地文化的產品推展至國際市場之中。




文/Ashley Chen 圖/曾熙凱

登入
如果您已是udn.com / udnfunlife.com會員,請輸入E-mail與密碼
E-mail / 手機號碼
密碼
驗證碼
為確保帳戶安全請重新登入